【壁如來談-\-\居住正義】
無殼蝸牛運動30周年:1989年8月26日「無住屋者團結組織」要求政府「抑制房價」、落實「住者有其屋」,號召「萬人夜宿忠孝東路」造勢行動,夜宿台北市忠孝東路,引發五萬人上街頭響應。
30年後,居住更不正義—
全國房價所得比(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)已由2002年的4.38倍,飆升到2018年的8.57倍,成長幅度達196%。(其中台北市2018年的房價所得比,更是高達近14倍。)而國人每人每月實質總薪資,2002年尚不到新臺幣5萬元(48,696),至2018年成長至51,389元,漲幅僅5.53%。依低度用電戶作統計,目前全台仍有86萬空屋,但房價卻降不下來。另據調查,有高達65%的年輕人為了買房,不惜晚婚或不生小孩。
2018年臺北市政府施政滿意度調查,市民對於市政最不滿意的項目,仍是「解決居住問題表現」。面對現有情況,若不試圖從政策面進行變革,10年後20年後高房價的問題仍不會改變,甚至愈加嚴重,不僅影響當代年輕人的生活規劃,也讓我們的孩子未來更難立足於社會。
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! 推動居住正義,勢在必行,讓房價盡可能回歸正常的市場機制,是每一個執政者、每一個政黨都必須面對、必須努力解決的問題。
民眾黨進軍國會,定位為關鍵少數,必須要引領議題,才能逐步推進政治文化的革新。而相對於藍綠兩大黨的沉痾包袱,民眾黨針對居住正義的伸張,更顯責無旁貸。
但改革分階段,提倡居住正義並不是仇富,更不是反商。民眾黨必將面對問題反映民怨,藉由公開討論及政策辯論,提出符合現階段需求的對策。
#2020全民共識
#台灣民眾黨
#政黨票
#蔡壁如